Treasured Memories of Desolate Spaces 宛儒畫廊聯展:荒境中的珍貴記憶
“The retreat of human beings from a place leaves an environment that is worthy of contemplation. The artist may use those places to illustrate the light and shadows of life. It is also in these desolate spaces that we may rediscover our own precious memories.”
「在荒境裡,人的隱退將使環境成為思辨的條件。創作是藝術家捕捉當下的身影,而當下也是藝術家生命的光影。在荒境裡,曾經屬於我們的際遇會在當下相逢;在時間無涯的荒野,原來珍貴的記憶也在這裡。」
荒境風景的廢墟美學,宛如人間寓言的再現與表述。當代寫實繪畫,從靜物畫、風景畫到現代主義的叛變,「寫實」的意義在主觀與客觀之間,在抽象與具象之間,在藝術表現與技藝展現之間,都面臨到傳統與新生的轉變。因此,當代寫實繪畫如何在文化風景中,描繪社會現實、審美距離與生態環境的問題?
本次展覽,宛儒畫廊以「荒境中的珍貴記憶」為題,希望回應當代廢墟美學的人間感懷。展出艾丹、陳秀雯、廖英捷、潘嘉泠、顏群五位當代寫實繪畫創作者的系列作品。五位創作者,分別聚焦在當代社會現況、日常生活環境以及繪畫實踐的創作觀點。
艾丹(Daniel Arroyo, 1982-)從他個人跨文化(西班牙、法國與台灣)的成長背景,試圖將歐洲傳統畫派的寫實技巧,雜揉亞洲文化與圖像創造新的美學風格。藝術家將廢墟作為文明與精神的遺產,讓紀念與鄉愁成為繪畫的審美對象。陳秀雯(Chen, Hsiu Wen, 1981-)改變既定的視覺樣態,將靜物畫轉化成另一種新的視覺形式。藝術家透過畫布與玻璃瓶的結合,營造靜物與環境的保存意境。廖英捷(Liao, Ying-Chieh, 1990-)提供不同的觀景角度,讓觀者仰首天空無邊的荒涯。藝術家透過風景,在佇地的人與天空中的雲之間,建立觀看的地平線與測繪穹蒼的天際線。潘嘉泠(Pan, Chia-Ling, 1995-)一如往常地紀錄生活與記憶,讓重新組織的景象成為造景邊角。藝術家讓植物蔓延於荒蕪與廢棄建物,傳達生命記憶與寧靜致遠的狀態。顏群(Yen Chun, 1991-)以植物為創作的主題,描繪人的覺知與植物的環境。藝術家透過人與植物之間的微觀視角,顯微時間與空間的存在狀態。
即使當代寫實繪畫不斷面臨社會劇烈的轉變與媒材的挑戰。在荒境裡,人的隱退將使環境成為思辨的條件。創作是藝術家捕捉當下的身影,而當下也是藝術家生命的光影。在荒境裡,曾經屬於我們的際遇會在當下相逢;在時間無涯的荒野,原來珍貴的記憶也在這裡。
荒境中的珍貴記憶|Treasured Memories of Desolate Spaces
地點|宛儒畫廊 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343號10樓
展出日期| Exhibition Period: 2019.3.2(六)~3.31(日)
展覽官網:https://yuanru.gallery/exhibitions/2019/desolate-spaces/